2016年3月25日星期五

歡迎來到中國簡報 -- 2016年3月

猴年新年快樂

為什麼中國人要慶祝中國新年?
農曆新年,在中國又稱為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為家庭是最重要的慶祝節日,並同時享有一星期的公眾假期。今年,世界各地的中國人在28日慶祝猴年春節。由於這個節日非常重要,本年聖灰禮儀日適逢農曆年初三,因此教區豁免教友當天守大小齋,但教友必須以其他適當的克己,或履行一些愛德善功,以代替守齋。
雖然有許多有趣的傳說和故事解釋中國農曆新年的起源,但主要的兩個原因有:
慶祝一年的辛勤工作,和家人放鬆及休息的機會。
祝願有一個幸運和豐盛的新一年。
中國人相信一個良好的開始會帶來幸運的一年。傳統上中國人(大多數是農民)會在新年之始慶祝,並預祝能有大豐收。其他行業亦演變為在新年時慶祝,希望新的一年業務興盛和成功。

不幸地在今年的農曆新年,香港市民並不是事事順利。在28日農曆新年之夜,大規模的暴力事件在香港市內爆發,有本地組織和警方在旺角發生衝突,並一直持續到第二天早上。香港教區致函各堂區,表示使用暴力是不能解決深層次的社會問題。
湯漢樞機致函堂區並呼籲信徒:「我們絕不贊同任何形式的暴力,亦不認為深層次的社會問題可以用這種方式解決。」

春節的主要傳統慶祝包括與家人吃團年飯,派紅封包,放鞭炮,穿新衣服和佈置裝飾。
中國新年是一個與家庭團聚的時間。無論他們在哪裡,人們都會回家與家人團聚並慶祝節日。除夕晚餐被稱為「團年飯」,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餐。大家庭圍坐圓桌,享受美食和共聚一起的時光。
教宗方濟各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及中國人民致候標誌著一件大事。教宗方濟各說:「在農曆新年前夕,我衷心向主席習近平及所有中國人民祝願及致候,希望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失去自己作為一個偉大的人民,擁有偉大智慧歷史,而且能為世界做出巨大貢獻的歷史意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摩拳擦掌迎接世界青年節...
國際樂仁青年將於波蘭的羅茲(Lodz)舉行聚會,作為20167月在克拉科夫(Krakow)世界青年節舉行前的慶祝;而代表香港出席此聚會的青年於二月廿至廿一日,在大嶼山的梅窩參加了一個為期兩天的信仰培育營。一共有十五位青年和兩位協助者,他們將會參加在波蘭舉行的世青。
在一次泰澤祈禱中
在為期兩天的信仰培育營中,青年經歷了大量的團隊建立和靈性培育活動。羅庇道神父(Fr. Alberto Rossa)分享了他在阿根廷青年牧民工作的經驗,他敦促參與的青年將他們的精力和熱情轉化成為更好的人和更好的基督徒,帶給他們的家人和朋友。感恩祭、朝拜聖體、泰澤祈禱以及一齣有關加爾各答真福德蘭修女的電影是這次活動的一些亮點
羅庇道神父(Fr. Alberto)回憶他作為阿根廷青年牧者的歲月
梅窩美麗的景色和良好的天氣為這兩天的活動締造了完美的氛圍。這小組將繼續作每月一次祈禱和分享,為出席世界青年節作好準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們的訪客...

拜年!
中國農歷新年是家人團聚和拜訪親友的日子。很感動這麼多朋友來這離島探望我們。非常感謝譚建平神父(Fr. Tom Peyton, MM)和從牛頭角以及一些深圳的朋友,老遠地來探訪我們。
譚建平神父(Fr. Tom Peyton, MM)左二)及朋友們於中國農曆新年期間到訪梅窩
想當年,樂仁會士第一次來到香港並學習中國語言時,譚神父(Fr Tom)於他的堂區接待他們,並成為第一批會士的啟導老師。譚神父現時85歲及在牛頭角基督勞工堂服務。

「識別天主的旨意….
大澳的聖母永助小堂也許是香港教區最遠的聖堂。在地理上看來,澳門比大澳更接近香港的教區中心。大澳的聖堂是現時一間空置了的小學校舍的一部分。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六小堂都會舉行感恩祭。
Antonio and Angela和他們的三個孩子在大澳
在二月一個星期日的下午,當我們忙於修理校舍的一些傢俱時,一個來自台灣的家庭 - Antonio、他的妻子Angela和他們的三個孩子出現了。Antonio是商人,而Angela是一位退休教師和輔導員。當從他們的專業退下來時,夫妻倆面臨一個問題:「下一步將會怎樣?」他們問自己,作為天主教徒,「天主希望我們在這個人生階段做什麼?」。於是他們決定加深對天主教信仰的了解,故讀了四年神學。他們專注婚姻及家庭輔導,並希望為天主教團體服務。當快要完成學業時,他們說:「我們正嘗試去識別天主對我們的旨意。」

回到母校
同一天,有另一群來自附近的朋友回到老校舍,他們開心雀躍地走動及影相。他們是約40年前就讀這間天主教小學的學生,所以非常高興地回到自己的母校。雖然他們都並非基督徒,但是對過去懷有美好的回憶。他們中許多都留下了與我們聯繫的方法,讓這裡的傳教士在有需要時可找他們幫助!

在中國的在俗傳教士

Tricia Bølle相遇並不是一件意外!她是來自美國的在俗傳教士,熱衷於向亞洲的青年和年輕的成年人傳授福音價值。她精通普通話及於中國大陸任教。她創立了聖方濟各在俗傳教會,其願景是為亞洲的教會服務,吸引所有的人,尤其是年輕人與主建立一個更深入和更有意義的關係。
我們知悉她與她的朋友會來香港,於是與教區英文青年組(DEY)的一群年輕人,計劃與他們一起晚飯。這是我第一次與她會面。那天晚上,我比預定時間早到,故此想及喝一杯咖啡來等候其他人的到來。就在咖啡室裡,我遇到兩個非中國籍的女士,我直覺他們可能是我們所相約吃晚飯的人士。對,正是他們!
聖方濟在俗傳教會的IRISATricia(左二和左三)與DEY

第二天,Tricia於一大清早乘渡輪來到梅窩參與7:30的中文彌撒!之後她與羅庇道神父( Fr. Alberto)面,一位同樣地對中國傳教使命充滿激情的人。如想對Tricia的工作和他們的傳教會有更多了解,可參看: http://www.laymissionary.org/home

教區英文青年組( DEY )核心組成員聚會
教區英文青年組( DEY )核心組成員聚集在主顯堂為該組作檢討和策劃。教區英文青年組DEY每月於灣仔聖母聖衣堂舉行敬禮。在四旬期內,他們舉辦了大嶼山神樂院一天朝聖和拜苦路,吸引了香港不少堂區的天主教青年參與。
DEY核心組成員攝於梅窩主顯堂前
Fr. SibyKadumthodu,是一位來自印度東北的樂仁傳教士。他於菲律賓作教育研究生的實習,並於回印度途中到香港一遊。
Fr. SibyKadumthodu在大嶼山寶蓮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梵蒂岡展品在台北博物館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舉辦了一個特別的展覽,名為天國的寶藏:教廷文物特展,展品來自梵蒂岡華麗的藝術品

此展覽是由梵蒂岡宗座禮儀聖器室與博物館聯合主辦,被譽為是世界規模最大的展覽。已於23日開幕,展期至52日。

展品中有由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二世於1854年進獻給教宗庇護九世的三重冠。三重象徵教宗的三個權位:是國王的父親,是世界的統治者和是基督的代表。
真福教宗庇護九世之聖爵與聖盤(1846-1878在位)
教宗庇護十一世穿著的祭衣、領帶及祭披(禮儀祭披)是以金色錦緞搭配 金絲線和彩絲繡上圖案,描繪聖方濟亞西西的生平也在展品中。
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遊行禮十字架
展覽包括梵蒂岡埃德薩(Mandylion)「耶穌聖容聖像」,象徵著只有當真理在臉上表達時,才有對話的可能。另一個展覽是早期傳教士翻譯成中文的文獻,是信仰的本土化和中國化的第一個例子。
天主之僕教宗本篤十三世寶石嵌飾胸牌(1724-1730)

該文獻的範圍從自然科學及哲學,以至日曆及數學,對中國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是次展覽分六個展區:分別為聖座、禮儀年、祭臺、教宗與歷史、聖事及聖教東傳。

整體而言,闡述了天主教禮儀,與教宗的密切關係,以及天主教發展的歷史脈絡。